为引领广大青年了解乡村发展现状、探索乡村振兴成功经验,动员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挺膺担当,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寻发展经验,探振兴密码”乡村振兴实践队赴江西省上饶市董团乡开展为期7天的实践调研。
怀揣着“用脚步丈量大地”的憧憬,8月27日,来自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福建、江西等多地的实践队7名成员集结完毕,于当日上午11时抵达实践目的地——江西省上饶市董团乡。
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中西部的董团乡,交通便利,文明宜居,辖11个行政村。近年来,董团乡紧扣“三区一城”目标定位,依托经济开发区优势,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政策,焕发生机与活力。
在8月27日的董团乡乡村振兴主题座谈会上,董团乡基层干部为实践队介绍董团乡乡村振兴的工作情况。“本次座谈会为实践队初步了解董团乡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加深了实践队对于基层工作的理解。”实践队负责人介绍说。
据实践队了解,董团乡近年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政策,在农业、林业、教育、就业等多方面取得显著发展,同时也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公益性“义警”和地方企业等多方力量,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实践队成员表示,董团乡的发展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生动诠释,一张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就此铺展。
在董团村和仙山村,实践队参观了董团村新街污水处理点以及仙山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据悉,新街污水处理点是当地农村污水改造示范项目,覆盖居民500余户,总人口约3000人。仙山村新农村建设点则以“和美乡村”为指导,打造农村宜居环境。“这些项目的建造,切实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相信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未来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更上一层楼。”实践队成员感叹。
不同于董团村发展工业的战略定位,联胜村和中魏村因地制宜地以发展农业为主。两村依托当地农业优势,鼓励居民进行农作物种植,并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帮扶,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振兴致富路。
此外,实践队前往太平村,倾听当地干部介绍村里干群一心落实政策规划完成征迁壮举,村民个个喜笑颜开住上新房的动人故事。在谈及征迁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太平村的干部表示:“仅仅凭借村干部很多事情是做不成的,我们在做不动工作的时候,就会去找能做得动工作的人,没办法就想办法,这样慢慢磨,再难的活也不用怕了。”对这样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实践队成员感触颇深,“实现乡村振兴不可能由几个人说了算,只有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才能真正为人民排忧解难,实现人民的脱贫致富。”
乡村振兴除了依靠农业的内在发展,也可以依托发达的工业产生独特的火花。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区位为董团乡带来了一大批发展态势可人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又以其稳定而巨大的用工需求为乡村人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家庭收入,它们间接改变着乡村人民的生活方式,为乡村的振兴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贡献了力量。
在晶科公司与耐普公司,企业相关负责人带领实践队参观生产车间,介绍企业发展历程。实践队负责人表示:“两家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成为了董团乡地区发展的亮丽名片,还在吸引人才、解决就业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经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对乡村振兴在董团乡的落实情况和发展成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乡村振兴特色经验和政策执行的做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今的董团乡,正在多渠道努力实现从“秀美乡村”到“和美乡村”的转变。
未来,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寻发展经验,探振兴密码”乡村振兴实践队成员将会以本次实践为“锚点”,持续关注中国各地乡村发展状况,努力探索乡村振兴的庞大“地图”,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乡村振兴建设汇聚更多青年智慧和青年力量。(供稿人:龚蕊 姚悦琳 朱姝璟 艾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