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迈上后疫情时代、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顺平场景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关键要进一步细化、锚定“7+N”中国式现代化顺平场景,逐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路径和项目支撑,确保可操作、能落地、如期实现。
坚持把人民的感受度作为县城建设最根本的衡量标尺,接续推进城市更新,让县城更美好、更宜居。
一是扮靓城市颜值。环城水系春节前全线贯通。年内完成白庙、西显阳片区安置区主体建设。“五馆两中心”投入使用,精准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打造县城“新地标”。实施城市更新工程,建成27个“口袋公园”和仙洲路生态慢行步道,整治提升背街小巷,全方位打造“一街一景”。
二是推进路网畅通。启动“大北环”征迁建设,6月底达到通车条件。加快G234满城界至开发区段拓宽改造。实施良顺线、京赞支线条道路大中修养护和南环路、保阜路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谋划启动永平路南延,梯次打通顺兴路北延、木兰街东延、纬十四街东延等一批“断头路”“卡脖子路”,推动全域畅通、内外联通。
三是实现小城智管。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拓展智慧应急、智慧交管等应用场景,推进最小单元的数字化管理。实施智慧灯杆改造,增设环境监测和降尘喷雾装置,规范设置新能源充电口。谋划搭建智慧环保应用场景,实现全方位监管、精细化治理、安全化运行。
四是完善城市功能。聚焦城市抗震、防洪、排涝、消防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让城市承载力更强,运行更有韧性。加快迎宾广场、顺平公园停车场建设,新建大型综合便民市场,引摊入市、还路于民,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