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行动。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以来,数字乡村建设的顶层设计、标准规范逐步完备,数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智慧农业、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治理与乡村数字普惠服务等重点领域典型应用与优秀实践不断涌现,首批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顺利如期完成,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正式开展部署,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成效凸显。但也要看到,当前数字乡村建设还面临着区域数字化不均衡、生产领域数字化转型亟待深化拓展、强感知与可持续的乡村数字化发展模式有待探索等挑战,需要持续开展综合性跨界研究、明晰短板挑战与发展路径、探索构建数字乡村各领域商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鉴于此,本报告旨在从理论与实践层面对数字乡村建设的逻辑架构、突破重点与可持续模式进行研究,一方面希望通过交叉学科、产学研综合分析,为数字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希望聚焦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真实需求痛点和切实发展挑战,尝试给出商业可持续、农户强感知的建设路径与方案。报告主要观点包括:
一有力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需要深入分析数字乡村的基础架构、底层逻辑及关键组成,构筑一个包含信息提取、传输、处理,存储和利用等在内的完整数字李生“大闭环”。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存在未连接的问题,整个数字乡村的数据驱动就难以有效实现;任何一个数字乡村应用场景如果仅有硬件设施而缺乏配套控制软件与算法模型,整个系统就难以实现精准化、智能化、集约化运行。
--数字乡村不是智慧城市在农村地区的简单复制。加速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进程,需要明确乡村核心功能、实际需求,以及发力重点,以“真正”而非“形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的难点、堵点与弱点。
-数字乡村建设需坚持系统性、创新性思维,着力探索商业可持续与农户强感知的建设模式。一方面,需要各部门汇集有效资源、强化协同合作,聚焦乡村产业、治理、服务等重点领域明确短期目标,开展重点攻关,切忌“大而全”“撒胡椒面”。另一方面,需要解决好“最初一公里”设计研发和“最后一公里”居民应用等问题。当前,开展数字乡村的政策实践者、产品经理与工程师对于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重点需求,以及应用场景理解不深,部分平台与产品“不痛不痒”“功能错位”是制约数字乡村走深向实面临的重点挑战。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需要聚焦提升建设方案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惠民服务先行发展,提升重点群体数字能力,构建农民共建共享的数字乡村建设新格局。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以信息化驱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行动:-方面,数字乡村建设的主体不仅仅是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而是包含了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的整体性战略布局,是数字技术与“三农”问题的全方位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容不仅局限于电子商务或者是智慧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内容,而是包涵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治理、服务、生态等的系统性措施,是全面弥合城乡数字发展鸿沟,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创新政策实践。数字乡村的核心是通过数据高频、高速、高效的流动应对复杂自然与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缓解城乡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因此,建设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数字乡村需要形成包含标准、硬件与软件,以及开发者与应用者等在内的完善数字生态,构建一个集“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应用”为一体的数字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