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辖26个乡(镇、街道)354个行政村、3802个自然村,是XX省最大的县级市。2016年我市按照省、XX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有关要求,群策群力,扎实工作,锐意进取,经过上千余人历经一个多月的努力奋战,全面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率先在XX市完成上千个自然村视频制作,为XX市乃至全省提供了典型经验,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数字乡村网站功能,为各级领导、各部门和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一)全面完成乡、行政村、自然村网基础信息更新,三农数据库进一步充实完善。全市采集数据报表4182份,完成26个乡(镇、街道)354行政村、3802个自然村网页基础数据、图片及文字的的更新,发布信息7270条,图片7437张,内容涉及三农各个领域,全市以自然村为基础和重点的乡村基本情况数据库进一步更新充实。
(二)全面完成乡、行政村、典型自然村视频制作,网络平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完成26个乡(镇、街道)354个行政村、836个新农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典型自然村的视频制作,实现信息以图文声像等形式上网发布的目标任务,上档次、有特色、重应用、出效益的特点显现,网络多功能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整合三农信息资源,信息共享功能进一步增强。数字乡村工程在市政委、政府的领导下,由农业部门牵头,信息、统计等20多个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建设,在建设中整合了各种信息资源,实现了市、乡、村及有关部门的互联互通,进一步增强了信息共享功能。
(四)拓展网站功能,平台作用进一步显现。依托数字乡村网络平台,重点开发三农数据库和农业生产形势、劳动力转移、土地承包等调查统计和管理系统;网站的地图导航功能,逐步实现与地理信息系统对接;加快信息进村入户,以多种手段和方式搞好信息服务,为宣传三农重大政策、特色农产品、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搭建平台;为领导科学决策、农民及农业企业等提供服务载体;为XX土豆、宣黄单玉米良种、XX火腿等名特农产品走向市场,搭建了桥梁。
(五)强化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专兼职农村信息化队伍进一步强大。全市充实26个乡(镇、街道)农业信息管理服务站人员,管理人员由上年的54人增加到86人,培养了一支能吃苦,能战斗并富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队伍,建成覆盖全市的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市级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农业、统计、信息产业办等24个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市抽调了250余名熟悉农村工作、有吃苦耐劳精神、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组成数据、图片采集组、数据、文本更新组、视频拍摄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建立了领导挂钩制度、目标考核责任制、周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强大的组织保障,确保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针对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实际,我市整合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资金74万元,其中省级8.2万元、市级10万元、各乡(镇、街道)自筹55.8万元,保障了工程建设。各乡(镇、街道)整合广电、统计、财政、教育等部门的摄像机、电脑、车辆、技术人员等资源,调配使用,集中办公,宝山、龙潭等乡镇由于电网检修,白天停电,购置近二十多台柴油发电机,充足电力,加班加点更新基础信息和制作视频,在短期内迅速掀起了我市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热潮。
充分利用教育培训资源和手段,采取以会代训、专门集中培训等培训方式,市乡两级分别召开基础信息更新、视频制作等业务培训会,累计全市培训55次、2086余人次,技术人员深入各地宣传1500余次,街天摆摊设点宣传21次,发放宣传资料0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213余条,出黑板报15期。通过广泛宣传培训,营造出网站上有经验传授、视听媒体上有工作报道,道路交通线上有标语的浓厚氛围。
市乡建设人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义,不断探索新办法、新措施,开通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技术指导热线电话,将建设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及典型经验汇集;创新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数据采集方法,注重统计数据和采集数据有机统一,实现了自然村汇总数据与行政村数据相符、行政村汇总数据与全乡镇数据相符、乡镇汇总与全市统计数据相符的平衡关系;部分乡镇邀请了XX职中计算机专业实习生参与建设,聘请专业摄影师指导视频制作文本拍摄。通过工作方式的创新,缩短了工期,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浩大的工程建设。
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的原则,印发《市数字乡村新农村信息网网站管理办法》,统一信息出口,严把信息上传审核,遵循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规范数据的法定性,文字的准确性,认真做好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防止有害信息传播,确保了网站安全运行,初步建立信息采集、分析和发布管理、监督制度,实现管护规范化、制度化。
为使数字乡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保持活力,一是从2016年起,与电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降低市乡网络通信费用,解决乡镇上网问题。二是市级以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和乡镇农业信息管理服务站为网站维护基点,市财政每年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对网站更新实行量化考核,每月、每季度对数字乡村新农村建设信息网的内容更新情况进行考核并书面通报,做到固定栏目定时更新,动态栏目及时更新,不断提高网站生命力。
一是资金严重不足,给工程建设带来相当大的困难;二是系统软件还不完善,基础信息表格与网页文本不对接,基础信息手工更新量大,工作任务重;由于后台上传网络速度慢,影响了工程建设进程;三是各乡(镇、街道)业务人员操作电脑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工作进度。
(一)认真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按照省、XX市要求及时开展查缺补漏,规范数据库内容,完善网页及视频。
(二)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做好市级网页、乡(镇、街道)行政村、自然村的的视频制作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开发利用数字乡村信息成果,充分发挥数字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