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中国电子)游戏平台-官方网站

Pg电子平台:安州:村企双向奔赴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PG游戏官方网站|试玩平台
Pg电子平台:安州:村企双向奔赴解锁乡村振兴“共富密码”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7-31 16:02:41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9日电 (强广思 安峥)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安州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以“乡村产业运营官”为抓手,积极探索政企协同、产村融合的发展路径,一批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土地入股、订单合作、电商运营、产业孵化等方式,深化村企合作,实现了企业与乡村的互利共赢,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安州实践走深走实。  2022年以来,全区共有61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兴村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29日电 (强广思 安峥)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安州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以“乡村产业运营官”为抓手,积极探索政企协同、产村融合的发展路径,一批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土地入股、订单合作、电商运营、产业孵化等方式,深化村企合作,实现了企业与乡村的互利共赢,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安州实践走深走实。

  2022年以来,全区共有61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兴村项目”总数达65个,已覆盖全区10个乡镇。其中,安州电商产业园打造的“数字枫香”运营平台入选四川省第二批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绵州星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打造的“安橙”区域公共品牌项目,荣膺2025年四川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组银奖。在安州,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融入“万企兴万村”新实践,在乡村振兴一线解锁“共富密码”。

  PG电子平台

  安州区雎水镇枫香村打造的“数字枫香”运营平台,赋能乡村治理“数智化”,打造乡村振兴“向云端”,让村民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现实。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签约落地农旅企业5家,吸引投资1000多万元,吸引年到村游客达5000余人次,带动特色水产、特色研学、乡村旅居等产业创收300余万元,带动就业约20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数字枫香”运营平台是安州电商产业园采用政府搭台(载体提供和政策支持)、企业唱戏(专业运营赋能)的运营模式,构建起“政府+服务商+协会+网商+实体经济”园区生态的一个成功范例。

  电商产业园负责人、“乡村产业运营官”陈兴友深度参与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产业孵化、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工作。园区聚焦特色调味品、本地特色农产品、地标产品和非遗产品,整合平台、主播、物流仓储、直播基地等配套资源,打造“种植-加工-营销-产业融合”全产业链条服务。目前,园区已吸引80余家企业入驻,直接带动就业300余人,年交易额突破3亿元,成为全省电商示范基地和全省新业态基地。

  位于安州区花荄镇九合村的这座柑橘现代农业园,连片种植着春见、甘平、爱媛等7个品种柑橘,近年来成功打造了“安橙”区域公用品牌。园区核心区面积1.5万亩,再加上辐射红武、联丰等村,共计2万亩,年产量6000万斤、产值2.6亿元。

  “安橙”是安州区重点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承载着当地党委、政府谋求乡村特色产业振兴的希望。作为安州区“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重点培育项目,绵州星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锚定“达人流量工厂”核心,倾力助推打造“安橙”区域公共品牌。项目充分发挥北纬30°黄金柑橘产区的天然优势,依托独家培育技术优化果品品质,并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构建起“特色种植+精深加工+农旅融合”的三产联动体系。

  此外,安橙项目则通过“强村公司”平台,带动就业5000余人,人均增收8000余元,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7万余元。企业为乡村提供技术、渠道与品牌支持,乡村为企业提供土地、人力与市场空间,形成“共建共享、共兴共荣”的良性循环。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文旅急诊室”在安州区“开诊”。来自安州区制造业、房地产业、现代农业、餐饮服务、商贸流通、科技创新等多元领域的20位民营企业家们暂时放下各自熟悉的“主业”,化身跨界“智囊团”,乘坐“文旅特快大巴”,深入安州区具有代表性的文旅项目——田园综合体桂家湾、亲子度假目的地蝴蝶谷等进行实地“把脉开方”。

  智囊团首站来到田园综合体桂家湾,随后走进亲子度假目的地蝴蝶谷、三生三和民宿,一路观察客流转化瓶颈,探讨业态创新方向,摸索“农旅研学+生态康养+民宿集群”的协同路径。

  这场由民营企业家主导的跨界“急诊”,是安州区探索“以商兴旅”新模式的一次大胆尝试。企业家们以“游客”和“投资者”的双重身份沉浸式体验,通过“望”(观察现场环境、设施、服务流程)、“闻”(倾听游客反馈、了解在地文化故事)、“问”(与项目运营方深度交流,探讨痛点难点)、“切”(结合自身行业经验,提出诊断建议和解决方案)的方式,为安州文旅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体检”。

  近年来,安州区以“万企兴万村”为纽带,推动企业与乡村资源要素深度融合。“企业家们不仅精准指出了项目在产品设计、服务细节、营销推广、产业链延伸、品牌塑造等方面存在的痛点,更基于各自领域的成功实践,提出了大量跨界融合、资源嫁接、模式创新的‘金点子’。这些建议跳出了传统文旅思维的框架,更具商业落地性和市场前瞻性。”安州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更大力度,持续深化交流对接,加强产业协作、社会协作,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安州实践行动,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