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数字乡村优秀案例,我市《“数水”相融,描绘智慧水美勤力画卷》成功入选。
勤力村持续深耕特色水产资源。2021年以来,依托金双凤智能农机示范基地项目,累计投入198.66万元,建设智慧渔场275亩,配套智能投喂、智能增氧、产地环境监测、鱼类疫苗自动注射等硬件设备,建设智慧渔场管理平台、绿色养殖管理平台、水产养殖小程序等软件平台,以数字化赋能“水特产”,打响“水品牌”,全力做活“水经济”。
延伸环境感知“触角”。建设智慧物联“感知网”,在渔场内广泛布局水质监测、气象站、尾水监测等物联网传感器设备,全天候自动监测温度、溶解氧、pH值等产地环境因子,对养殖水体中影响鱼类生长的参数进行量化分析,并提供预警监测功能,相关数据可实时传输至电脑端及移动端进行可视化呈现。
配强智能控制“中枢”。建设智能控制“驾驶舱”,配套智能增氧、智能投喂等自动控制设备。智能增氧设备可确保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始终保持恒定状态;智能投喂设备可根据鱼类生长状态及摄食行为特征智能推算出投喂量,实现精准投喂。同时,渔场配备无人机等智能机械化装备,可实现自动投药、投饵,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疏通质量追溯“动脉”。建设质量安全“控制链”,通过水产品质量安全设备,可为水产品打印追溯标签,便于消费者查询养殖全流程。建设绿色养殖管理平台,包含质量追溯、生产管理、环境监测、渔业病害远程诊断等功能模块,将数字技术贯穿水产养殖全链,有效打通渔场日常管理的“堵点”“难点”,实现养殖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闭环、可追溯管理。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2023年以来,在入选省级数字乡村试点的基础上,新增国家级数字乡村优秀案例1个;省级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示范基地7家,数字渔场、数字农场2家;苏州市级智慧农业园区1家、“智慧农村”示范村3家、智慧农业示范生产场景1家。下一步,我市将锚定“农业慧生产、农村慧治理、农民慧种地”的目标,着力打造三农大数据云平台及5个“慧种地”无人农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构建更多可观可感的数字融合应用场景,进一步擦亮“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靓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