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平台的核心功能是数字乡村治理一张图和两张大屏,以动态图形数据及地图分布等方式将沈家村房屋、人口、资源、事务等数据可视化,呈现智能填报、数字门牌、积分管理、阳光村务、随手拍、一卡通查询和短信通群发功能等信息综合服务等。沈家村数字乡村平台接入全村20多个智能摄像头,提供分级分域的视频设备信息及视频预览权限管理功能,可根据需要对相关视频内容自定义区域划分及类型管理,并提供单屏、多屏预览、轮巡播放等方式对视频内容进行实时预览及录像回放操作,提供智能视频监控解决方案,提升疫情防控、乡村安防治理能力。
开发此平台的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中移杭研)相关负责人表示,沈家村是中国移动海东市平安区建成的首个数字乡村示范点。该项目自去年12月建成以来,在乡村、村委、村民之间架起了数字信息的桥梁,村委通过数字大屏入口,可以总揽村里的基本情况,村民可以通过“和家亲”APP掌握村里的公告信息,还可以将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等上报村委。
“下一步,数字乡村平台还将持续丰富数字乡村产品应用场景,包括通过增设大量的教育资源以及专家问诊等信息服务。以‘一村一品’的综合治理模块,助力基层政府管理,提升乡村居民幸福感。”沈家村村委会主任沈文彪说。
“数字”赋能,助力精确管理。沈家村正通过数字治理跑出乡村振兴加“数”度,让乡村管理有“数”可依。
从乡村治理到农业生产销售,产业创新正在向乡村发展的更多领域拓展,智慧农业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如何参与到乡村农业图景中?沈家村探索一条可行路径。
作为平安区较为丰富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自去年年底至今,沈家村党支部积极探索村集体发展新路径,借助乡村振兴发展项目,打造“富硒土地农耕基地研学+开心农场认领+富硒高效温棚采摘”经济产业链,通过“支部+企业+农户”运营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多渠道创收。
如今高效温棚也实现了数字化,为村民提供智能看护随时随地查看作物情况,农业生产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我们经过多方考察后,计划利用村内闲置耕地21亩修建移动式高效温棚8座,利用新型保温材料、全新构造搭建智能温棚,内在利用智能硬件、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自动补光、浇水、调温等,满足冬季最冷温度达到8℃,农户可实现掌上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减少人力输出,促进四季果蔬优质高产。”沈家村村委会主任沈文彪指着正在定做钢架结构的温棚介绍道。
这一项目的实施,让已经种着5个大棚的返乡青年齐齐颇为心动,“现在的大棚功能性差,冬季不适应农作物生长,导致断产,没有经济收益。现在村里修建高效温棚,到时候种上奶油草莓、乐都辣子,这样一年四季都能赚钱了。”正在和村委主动对接承包温棚的回乡创业的齐齐信心倍增。她还利用直播带货,让消费者可以轻松在线上观看直播,一睹乡村好物、下单乡村产品,实现当地农副产品增产增收增销。推动“大数据+农业”普及,已成为当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一场在“沈家村”的数字化变革悄然发生,通过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农村生产生活领域,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让数字乡村未来有“数”。(汪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