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域数字乡村指数2020年达到55,比上年增长6%。其中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指数、乡村治理数字化指数、乡村经济数字化指数和乡村生活数字化指数分别增长5%、15%、4%和5%……这组指数来自于由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指数”主要揭示现阶段我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总体趋势、主要短板及发展潜力。
该指数包含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对全国2481个县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估和区域差异性比较,参考权威部门和线上平台数据,在有关专家打分基础上形成。分值分为80以上、60~80、40~60、20~40、20以下,分别代表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水平。
根据报告,县域数字乡村四大分指数排序依次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78)、乡村治理数字化(49)、乡村生活数字化(48)和乡村经济数字化(47)。各类数字化应用提升空间较大。
另据《2022数字经济+乡村振兴发展指数报告》,农村地区网购成交额增速高于当地城市整体增速数倍。近3年线上服务、工业品在县域农村地区成交额年均增长率均超过100%。
未来数字乡村发展仍有巨大潜力和空间。《县域数字乡村指数报告》显示,县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体现为东西差异,但西部地区表现出较好的追赶态势。从增长速度看,县域数字乡村增长最快百县中有91个县域来自西部地区,年度增长速度最快的4个省份均在西部。
通过一系列“数字乡村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数据要素与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融合逐步深入,农村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