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大背景下,山东省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数字乡村不仅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更是农业管理、农民服务、乡村经济发展多管齐下的新模式。
随着春耕时节的到来,山东省各地智能化农机、数字化育苗繁育基地、数字乡村平台等新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例如,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南曹村,村民刘士磊通过手机软件下单灌溉、除草和施肥,实时监测冬小麦的生长情况。这个基于5G技术的数字乡村平台,不仅帮助农民更有效地管理农田,还通过AI辅助决策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乡村治理、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集成。
该数字乡村平台推出的“数字乡村一张图”,涵盖乡村数字治理、农业生产、数字经济等六大类功能,具体包括智慧党建、智慧安防和便民服务等22个子菜单。这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使得村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实现了实实在在的民众满意度提升。
与此同时,在菏泽市单县,数字化育苗繁育基地每年培育超过2000万株优质商品苗,通过应用物联网、自动喷淋等智能化设备,水肥节约率可达25%。通过这种标准化的操作,基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带动了周边6000亩的蔬菜种植,显著增加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农民之前仅种植西红柿时的收入为三四万元,而通过“西红柿-芹菜”套种模式,年收入迅速提升至10万元,充分展示了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潜力。
而在临沂市郯城县,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向无人驾驶农业机具延伸。随着智能农用机具的普及,今年的春耕作业完全实现了无人驾驶,让农民们大大减轻了体力劳动,同时有效提升了耕种效率。整个60000亩的春耕地块均采用无污染、节水省电的膜下滴灌技术,显著降低了种植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除了农业生产,智慧监测系统的建立让乡村管理更为高效和智能。在莱芜区,一块智慧监测大屏幕实时监测着垃圾桶的满溢情况,工作人员能够迅速调度环卫工人进行清理。这一举措不仅维护了环境卫生,也为村民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空间。
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莱芜区农村地区的5G信号和光纤网络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7.1%和100%。这种数字基础设施的推进,为乡村各项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说,山东的数字乡村建设体现了科技和农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种多方共赢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这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也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新活力。未来,随着更多智能技术的应用,数字乡村将为更多农民带来源源不断的便利和收益。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