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乡村生活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的元荡村数字乡村客厅,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让村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便利。村民李桂弟在开完药后,感慨地说道:“刷个脸就能走医保,太方便了。”这无疑是乡村数字化服务效果的最佳体现。
位于元荡村的这个500平方米的“客厅”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聚会场所,而是村里的数字便民服务中心。元荡村党委书记王冬林表示,“客厅”集成了多种服务项目,包括有线电视缴费、市民卡更换、借书、医院挂号、自助体检等,不仅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还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村民们甚至可以通过这个“客厅”,轻松预约到瑞金医院等446家上海医院的专家号,解决了过去需要长途奔波才能完成的繁琐事务,为乡村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数字乡村的建设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江苏省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的“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该工程自2021年实施以来,旨在围绕“文化强国”、“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等战略,全面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一工程,公共服务资源得以有效整合,村民可以借助手机、电脑和智能机顶盒等多种终端,获取最新的便民信息和生活服务,使得传统的“看电视”模式向“用电视”的模式发生转变。
截至目前,江苏已完成近900个智慧广电乡镇(街道)建设,惠及人群近2000万。这样的成就,离不开政府将“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四年的坚定推动。工程不仅借助广电网络和科技优势,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乡村文化阵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更重要的是,它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让农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正如王冬林所说,“村里大事小事,摁一摁遥控器、点一点手机屏就能解决”。这是时代赋予乡村的新机遇,也是利用科技解决生活中细节问题的最佳实践。如今,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医疗健康、文化娱乐、大众服务等,都在数字化的推动下逐渐实现了智能化、便捷化。
然而,在乡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如何确保信息技术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如何避免因技术导致的服务鸿沟等,仍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中,伴随而来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对科技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伦理的挑战。
在享受数字乡村带来的便利时,村民们也应当保持理性思考,何为“智慧”?智慧不仅在于运用先进的科技,更在于推动文化的自我更新、价值的深层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重视人性关怀,与此同时,也要利用AI等先进技术,特别是简单AI等工具,推动乡村的创意产业创新发展,助力乡村在数字时代中成长壮大。
因此,未来的乡村建设还需继续深化数字化的实践,增强科技服务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让乡村成为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的生活空间。正如乡村数字化建设所展现的,这将为推动乡村振兴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