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5日消息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推进医改的根本目的,是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补齐基层医疗服务短板,已成为深化医改的关键任务。
天津市自2020年启动数字健共体建设,通过与医疗AI领军企业微医深度合作,以糖尿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多病共管服务为不同阶段切入点,利用数智技术赋能基层医疗服务,推动医防融合工作深入。经过4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天津已逐步构建起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围绕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目标,全面推进分级诊疗格局形成,为全国各地推动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等医改工作提供了生动样本。
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夯实分级诊疗制度,天津市政府于2020年与微医集团签署《数字健康》战略协议。在天津市政府指导下,由天津市卫健委、医保局、网信办、市场监管委等部门支持,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协同全市266家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天津数字健共体,通过“四朵云”赋能基层医疗机构。
微医控股总裁张君介绍,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四朵云”平台先后在天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落地、推进,全方位助力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
在这一体系下,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裕接受采访时介绍:“数字健共体建设启动以来,社区医院硬件设施不断改善,医护人员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借助‘四朵云’平台中的云药房、云服务等,我们能更好地满足慢性病患者就近取药和居家护理的需求。”
家住西青区精武镇的李大哥最近刚刚通过“云服务”解决了一件烦心事。他的母亲意外遭遇车祸后彻底失去自理能力,需要他们兄弟几人轮番照顾,老人住院时还好,但出院后需要定期更换胃管,每次都要叫120去医院,且因护理不妥出现褥疮等情况。他无意中了解到在手机上就可以预约就近的基层医护人员上门给老人更换胃管,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单。没想到这就这次手机点了几下,医护人员就上门了,不仅及时给老人更换胃管,也教会了他们一些术后护理技巧,老人从此再也没受罪。
相似的便捷场景也发生在天津市津南区。60多岁的于大姐是一位有15年糖尿病史的老糖友,此前为了买药,经常要乘坐30多分钟的公交车前往三级医院,排队挂号取药后再回家,一趟就得3个多小时。这两年来,于大姐听说家门口卫生院有了“云药房”,就再也没去过三级医院开药。她说:“现在在卫生院刷脸就能取药,药品种类齐全,再也不用常跑大医院了。而且,签约的健管师还给我开具运动处方、饮食方案,会根据我的血糖血压指标调整方案,而且定期跟进、及时提醒。有问题我可以随时线上咨询,特别便捷。”
类似故事每天都在数字健共体各基层医疗机构发生。据了解,数字健共体模式由微医在2019年首次提出,并于2020年在天津率先实践。天津数字健共体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构建了管理统一、服务同质、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工作机制,并通过技术创新赋能,以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四朵云”平台全面提升基层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建设238家慢病管理中心,提升基层健康管理能力,以糖尿病为切入点探索按人头总额付费,推动了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改革。
4年来,在各级政府机构的支持下,微医深度参与天津市医改工作。现阶段,天津数字健共体已进入助力各区政府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帮助城市医疗集团升级为区域数智健共体的2.0阶段。微医为区域健共体打造“数智化操作系统”, 帮助天津各区落实家医签约按人头总额付费改革,赋能二三级医院建设“六病共管”能力,全面助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
在天津市河北区望海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王阿姨刚刚签署家庭医生服务。她说,现在签约可以享受的服务特别多,除了以往体检服务之外,还有免费糖尿病视网膜筛查、足底筛查、血糖血压检测,用药指导等,服务更全了。
为响应天津市卫健委探索建立的“3+1+N”团队服务模式,天津数字健共体不断探索越来越多角度的健康服务。所谓“3+1+N”,其中“3”是每个团队至少有1名家庭医生、1名护理人员、1名公共卫生医师或公共卫生人员;“1”是团队中增加1名上级医院临床专家,提高服务专业技术水平;“N”是吸收康复医师、保健医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药师、公共营养师等人员加入团队,满足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随着数字健共体不断迭代升级,家医团队服务基层患者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天津市河北区望海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张玉铭介绍,“云药房”为患者提供了更丰富的品种,“云服务”提升了医生服务患者的效率,AI系统为医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诊疗、用药方案选择。微医派驻的健管师、药师是家医团队的重要成员,他们助力家医团队服务患者的能力整体提升。患者对于基层医院的粘性也就更强了。
AI系统已经广泛用于天津部分基层医疗的工作场景中。相关统计显示,微医“AI健管”应用让健康管理师的单人管理效率提升150%。不仅如此,“AI医生”的智能辅助诊疗和并发症智能筛查推荐,使基层诊疗方案质量提升了22%,相关检查项目的基层年度筛查率提升了28%;“AI药师”促进用药合理性与经济性提升到98%以上;“AI智控”助力医疗医保合规提升了9.6%。
张君介绍,围绕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目标,微医与浙大、腾讯等机构深度合作,共推医疗大模型和AI智能体,“如今,AI医生、AI药师、AI健管、AI智控四大智能体实现了全面赋能‘医、药、检、健、管’,形成了医疗健康服务各环节的闭环。”
依托在天津探索健共体经验,微医逐步摸索出新的商业化路径。张君介绍,微医首创的“健共体”模式在天津成功落地运营,开辟了一条AI赋能“三医”提效,实现医改惠民与商业创新的双赢路径。基于数字健共体广泛的医疗健康服务场景和需求,微医通过打通2H2C的商业化路径,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结合健康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诊疗、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商业健康险等多样化服务。
四年来,在天津数字健共体的助力下,天津医改成效显著,实现了百姓健康指标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降低医保支出增幅的“两升一降”的整体目标。
天津通过数字健共体助力医改的创新模式得到国家层面认可,2020年、2023年,数字健共体两次入围国家卫健委指导评选的“十大医改新举措”。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
当前,以天津为样本,健共体模式正加快在全国复制,并不断丰富内涵。今年8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明确了5年内实现三明经验全国覆盖的目标。作为全国深化医改的标杆,三明医改已经迈入3.0阶段,深化改革重点聚焦于推动“医共体”向整合型“健共体”升级,构建“六病共管”体系等。天津的探索无疑为我国深化医改、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成熟的借鉴。
据报道,今年2月,上海瑞金医院、微医与三明市政府携手建设的全国首家全生命周期“六病共管”中心落地三明。微医与上海瑞金医院携手,以“瑞金医学+三明示范+微医AI”的合作模式,助力三明探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数智化六病共管体系。该模式通过数智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实现了前沿诊疗技术向基层“平移”,不仅实现了对疾病的精准诊断与治疗,更重要的是强化了疾病的预防、健康管理和康复环节,构建了一个以患者健康为中心、以六大病种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框架,实现从“管病”到“管人”的转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天津探索“数字健共体模式”的实践与三明医改的理念、方向、目标高度一致,是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因地制宜再创新、再发展,其通过数智化手段对“三医”提质增效,成功构建了“以健康为中心”、按效果付费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落地“建成健康国家”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国内多个城市相继与微医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依托“三明经验”和“天津模式”,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数字健共体建设。从经济发达地区到偏远山区,数字健共体正在助力各地医改工作深入推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基层医疗服务。
天津市自2020年启动数字健共体建设,通过与医疗AI领军企业微医深度合作,推动医防融合工作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