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仙桃4月23日消息 四月的艳阳天,60岁的湖北省仙桃市彭场镇大岭村村民陈在娥没想着出门观景,而是对着客厅里的智能音响神情专注,“我要检测实时心率!”陈在娥说出想法,按照智能音响的提示音握紧带检测功能的遥控器,不一会儿,客厅电视大屏上显示出波形图,心率、血氧指标一目了然,陈在娥开心地向记者解释:“这些数据还会传到村里的智慧平台,有什么状况,村里、乡里,还有智慧平台马上就有行动,还会推送医疗建议和信息。”
在大岭村中心同心亭,村支部书记夏必良指着路口安装的AI自动识别摄像头自豪地介绍:“这些摄像头都连着村委会大屏,各个角落的状况随时掌握,数字化手段一直是咱们大岭村建设的重中之重,乡村治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哪一条哪一项都离不开数字化,让大岭村既‘美’又‘智’,积极主动融入数字新生活,已经成为所有村民的共识。”
仙桃“招商大使”、仙桃市人大代表、女企业家……这些都是“80后”刘念的身份和头衔,作为大岭村共同缔造理事会理事长,刘念对大岭村的建设有自己深切、细致的考虑:“村民的美好生活就是咱们的努力方向,以现代科技植入家乡建设,智慧乡村、数字乡村,一定会带给村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会给整个大岭村带来质的飞跃!”
村民、村支书、企业家,三位大岭村人,不约而同在“数字乡村”的话题中找到了共同语言,形成了合力。
仙桃市彭场镇大岭村全域3.8平方公里,有485户人家,总人口1972人。在乡村综合治理方面,大岭村与湖北大部分乡村一样面临诸多的共性问题:“留守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乡村管理和便民服务途径不足,经济转型升级后继乏力,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监管、落实手段。
2022年底,仙桃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为乡村振兴工作注智赋能,要多方携手、共同缔造,将大岭村打造成为“共同缔造的仙桃样本”。大岭村自此迎来“数字乡村”的跃迁。
“5G,天翼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一下子拉近了大岭村与科技时代的距离,各种科技装备,正成为村民的新家当。”中国电信仙桃分公司彭场营业部负责人杜治国介绍,为积极接应大岭村的“数字乡村”建设需求,仙桃电信公司组成专班到村里进行摸底调研,根据大岭村发展大田农地、康养院,打造乡村旅游、教育基地等需求,量身定制了“村村享 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融合双千兆网络、ITV、监控摄像头、会议终端等多种通信科技,分为乡村概况、乡村党建、乡村治理、志愿服务、智慧垃圾桶、VR实景地图、AI视频监控和智慧养老等多个服务模块,基础应用涵盖乡村道路监控管理,村民居家安全守护,果园农场、鱼塘水库、养殖场安保等,通过升级AI能力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个性化服务,如农村综合治理数字化(平安乡村、智慧大屏、智能云广播、村务政务、智慧党建、网格管理等),农民生活智慧化(农村电商、便民服务、全屋智能、乡镇电视、远程教育等),农业生产智能化(智慧养殖、智慧大棚、乡村旅游、水质监控、农产品溯源等),为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为村委会的综合治理、便民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共同打造“数字乡村”,是让群众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中,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作为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大岭村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主体、企业推动的合力,按照政府补贴一点(即公共区域摄像头及村委监控室建设费用),企业帮扶一点(即补贴部分费用,其中包含用户摄像头和用户部分使用费,负责建设视频监控平台及设备运维费用),个人缴纳一点(即缴纳部分功能使用费,接入摄像头少量电费),因地制宜均衡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让更多的村民积极拥抱数字生活,得天时、谋地利、聚人和,秀美大岭出圈在即、未来可期。(总台记者左艾甫 通讯员许国胜 蔡源源 周佳兴)
四月的艳阳天,60岁的大岭村民陈在娥没想着出门观景,却对着客厅里的智能音响神情专注,“我要检测实时心率!”陈在娥说出想法,按照智能音响的提示音握紧带检测功能的遥控器,不一会儿,客厅电视大屏上显示出波形图,心率、血氧指标一目了然,陈在娥开心地向记者解释:“这些数据还会传到村里的智慧平台,有什么状况,村里啊、乡里啊,还有智慧平台马上就有行动,还会推送医疗建议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