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等五部门印发了《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明确要求,要以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包括智慧政务、智慧党建、农村金融等众多领域,几乎涵盖了农村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设“数字乡村”有着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有效解决农村金融短板、深入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等多重意义。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与数据绑定了起来,全民大数据是最终的发展方向。不可否认,虽然全国农村地区实现了“宽带村村通”,但是部分农村地区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存在短板。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改善农村地区的网络质量,农村网络的不稳定是造成城乡“数字鸿沟”的原因之一,应持续加强对农村各网点的建设以及各个网络基站的维护,尽快实现城市农村“同网同速”。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农村、邮政、民政、供销等部门缺乏关联性,导致村民经常多跑腿、跑空路,因此,应有序推进各信息服务点的信息共享,并建立清晰的数据库以形成长效机制,以“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的模式,打通信息服务在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与技术能力。农民不仅是“数字乡村”的受益者,更是“数字乡村”的直接践行者,正如著名哲学家伯格森所说:“人是技术的主人,控制着技术以及工具。”数字基础设施需要农民具有较高水平的数字素养与之匹配,才能真正实现用数字为农业赋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因此,可以以结果为导向,加强对“数字乡村”应用场景的宣传,提升广大农民加强数字素养与提升数字技术的意愿。重庆市长寿区委、区政府从2023年1月开始举办数字大讲堂,坚持每月一讲,“数字乡村”建设与数字素养的提升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各个村(社区)负责人听后受益匪浅,将其所学投入到工作当中,发挥头雁效应通过院坝会、村民小组会、逐户宣传等方式加强对村民的引导,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将数字服务在农村地区充分延伸。
持续推进乡村数字治理水平提升。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乡村治理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近年来,数字信息化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推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持续推进乡村数字治理水平的提升是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为基层治理增添智慧动力。比如,重庆市长寿区云台镇拱桥村通过引进互联网智慧农业系统,将村内的重要信息内容在公用大屏上及时发布,并可实时查看村内公共区域的高清画面,掌握村内治安情况,实现智能管理。同时,构建完善农村智慧党建体系,以各村(社区)党组织为单位,发挥数字改革优势,打造综合应用平台,通过该平台,扩大网络党课在农村党员教育中的应用,构建起基层智慧治理格局。乡村治理也可参照这种模式,开发相应网络平台,让老百姓在乡村治理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